【聚看点】事关“五一”假期个人防护,湖南疾控发布健康提示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通讯员 张亚娜
【资料图】
明天就是“五一”假期了,想必大家已经做好了旅游出行打卡的准备。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4月28日,湖南省疾控中心发布提醒,大家在享受美好春光的同时,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增强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以及其他春夏季常见传染病的意识,注意户外出游安全,健康有序出行。
一、呼吸道传染病预防
目前正处春夏交际之时,天气变化很快,要警惕一些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麻疹、风疹等。
健康提示
(1)对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流感、新冠病毒感染、水痘、流腮、麻疹等,按相关接种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新冠疫苗更应该主动“补齐免疫水平差距”,尤其是未感染且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序的人群,和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
(2)如果发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感冒症状时,建议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或自我抗原检测,避免带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出门建议戴好口罩。
(3)出行旅游要密切关注目的地传染病疫情形势,要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护准备工作。在旅途中,做好个人自我防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4)坚持勤洗手、科学戴口罩、常通风、公筷制、咳嗽礼仪、清洁消毒等良好卫生习惯,自觉提高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
(5)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尤其是患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属于脆弱人群,应加强老年人健康监测,出现症状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二、手足口病预防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每年的4月至7月是手足口病的主要流行季节。
健康提示
(1)减少聚集。理性错峰避峰出行。尽量减少聚集,减少带孩子前往密闭空间和密集的公共场所的滞留时间。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做好健康监测。
(2)接种疫苗。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A71)灭活疫苗能有效预防EV-A71导致的手足口病,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3)及时就医。如孩子出现发热、手足口臀部位出疹等症状,应科学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他人,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三、蜱虫叮咬预防
蜱虫在叮咬、吸血的过程中,除了导致局部发炎、溃疡外,也有可能将其唾液和胃肠内容物输送到人体,从而传播多种严重疾病,包括蜱传出血热、莱姆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等。
健康提示
(1)在野外穿长袖衣服,避免裸露皮肤,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里,防止蜱虫从缝隙钻入。
(2)在野外不要穿凉鞋,有效防护足部,不要在草地、树木上晾晒衣物,防止蜱虫附着。
(3)去除蜱虫时,尽可能靠近皮肤表面夹住蜱虫;然后,均匀使力向上拉,动作轻柔平稳,注意拔除过程中不可旋转,以确保将蜱虫的口器完整取出。取出后,用酒精或肥皂水彻底清洗叮咬部位。
被叮咬24—36小时后,被叮咬者表现出发热、疲劳、肌肉关节疼痛、身体出现特殊皮疹、出血点、头痛不适、神经系统改变等症状的,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并请告诉医生近日有被蜱虫叮咬过或野外活动史。
蜱虫拔出后,切勿用手直接接触或挤压取出的蜱虫,因皮肤接触蜱虫分泌物仍会导致感染。可将蜱虫放入酒精、密封袋中或用胶带包裹,或从马桶冲走。如自行拔出有困难,建议就医处理,避免生拉硬拽。
四、犬伤预防
被犬、猫咬伤、抓伤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破伤风等传染病。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常见的感染途径是被感染了狂犬病毒的狗、猫等动物咬伤、抓伤,随着气温回升,民众外出活动增加,狗、猫伤人事件将进入高发期。
健康提示
(1)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流浪动物,不要挑逗、玩弄猫、狗等动物,不要打扰在进食、睡觉或看护幼崽的狗,不要让动物舔舐皮肤伤口。
(2)被狗、猫等动物咬伤后应尽快到附近的规范犬伤处置门诊处理。
(3)科学管理宠物,圈养好自己的宠物,不要随意遗弃,及时主动给宠物接种疫苗。
(4)在外出遛狗时,应使用犬链、嘴套、犬笼等,以便控制犬类的活动范围和行为,避免犬伤人事件的发生。
五、户外出游安全
外出游玩注意防范因交通事故及自然灾害等导致的伤害,避免因食用野生植物(如毒蘑菇)导致中毒,提防蚊虫叮咬等。
健康提示
(1)出行前提前了解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物,恶劣天气避免出行,同时提高个人安全意识,注意交通安全,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2)外出郊游时不要采摘、购买、加工和食用不熟悉或来历不明的山野菜、野果及菌类;建议穿长衣长裤,袖口、领口、裤腿要扎紧。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以防蚊虫叮咬。
(3)注意饮食安全,不吃未彻底煮熟的食物,不喝生水。外出就餐时,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餐厅。
(4)若存在过敏史,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不要随便嗅闻花草。外出郊游时带上抗过敏药品,戴上帽子、口罩和穿长袖的衣物,尽量避免与花粉直接接触。出现不适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