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为10万名学生建立“心灵栖息岛”
(资料图片)
鹿城为10万名学生建立“心灵栖息岛”
打造沉浸式心理体验馆 68所中小学配齐标准化心理健康辅导室
水心小学四年级学生参加小鹿心屿“栖息心屿·期末季舒心”研学活动。 本报记者 金叶 通讯员 蔡云霄 许晓琴 “把你们的个性卡片折成纸飞机放飞,然后随机捡一个,在背面写上自己的信息,找到飞机的主人相互认识……”近日在小鹿心屿里,一场“破冰之旅”在五名中学生间展开,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学校、家庭,却同样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渴望提升自我的学习能量。负责此次心理小团辅的老师郑乐绿说,这个系列课程共4期,第一期主打“建立关系”,每一张折纸飞机的卡片上都是同学写下的代表自我的标签,这是认识的第一步。有学生讲到自己喜欢旅游,可以看不同的风景,郑乐绿告诉他,走进这个课堂新环境,去认识新的朋友,何尝不是另一种旅行? 小鹿心屿是鹿城区首家青少年心灵润养中心,由鹿城区教育局倾力打造的促进青少年心理素养发展的教育服务场馆,通过音乐疗愈、评估咨询、团辅课程等方式,为全区青少年家庭、中小学生、教师提供沉浸式体验服务。小鹿心屿自今年6月1日开馆以来,已接待访客2039人,开展各类型心理活动109场次,其中青少年课程37期、家长课程9期、心理个案咨询服务27次、研学活动17期、接待预约参观团19次。 鹿城从这一中心场域建设,联结区、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系统,实现资源共享。此外,全区68所中小学均设有标准化心理健康辅导室,100%配备心理教师,其中92%的专任教师持省心理健康教育C证上岗,关注全区10万名学生的成长关键期和情绪“亮灯期”。 探索“家校社”联动 “小鹿心在线”阅读量破50万人次 “爱需要学习”,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心理老师林平在一期“智慧父母沙龙”中分享,要真正了解孩子行为的目的,那些说谎、玩手机、对家长态度厌烦的行为,映射出的是孩子渴望被重视、关爱,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要帮助学生打开自我的状态,家长要注重陪伴、加强学习、做好示范等。为此,学校多年来积极构建土壤课程、种子课程、雨露课程体系,通过家长团辅课、线上线下专家讲座等,助力家长的成长。”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副校长朱乾沈说。 探索“家校社”联动,加快儿童青少年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鹿城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为了让更多学生家长受益,2021年,“小鹿心在线”微课堂上线,48位专业心理教师聚焦“学生心理发展六大素养”,目前已推出有关人际交往、学习管理、亲子沟通、生命教育等93期课堂,阅读量突破50万人次。 在优化“家校社”全覆盖的过程中,各校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家长掌握亲子沟通的方法、技能。温州市实验中学在家庭“情绪急救”系列活动中,助力家长识别、分析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温州市二十三中学则通过一场场亲子篮球赛,呈现最真实的亲子陪伴场景。参加“情绪急救”活动的家长谈到,自己平时有点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了,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换位思考,以后要多接纳孩子的意见。篮球场上的家长曹先生感慨,推了一些饭局,多了一些对孩子的陪伴,也多了一些自我的锻炼,感觉挺好的。 学校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专业化”全覆盖是全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鹿城区教育局推出“小鹿心研”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训系列课程,为教师制定系统科学的教学培训,定期开展教师自我成长系列课程,并聘请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大学心理专家,组建导师团,进行个性化督导,全面提高心理健康老师的能力。 实现“多部门”协作 开通青少年心理服务绿色通道 “双减”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愈发被重视,心理教师成为学校的“标配”,但仍存在不足。“由于编制紧缺等原因,部分学校心理教师专业力量不足。”鹿城区教育局体卫艺科科长蔡云霄坦言。因此,鹿城区教育局联合区卫健部门开通儿童青少年心理服务“绿色通道”,成立专家团队,对区域学校开展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提供支持性指导。计划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体检制度,学校与定点医院实行线上咨询、转诊转介、线下干预等全流程,进一步丰富儿童青少年心理辅导和治疗的服务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功夫在诗外。为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鹿城区教育局落实“五育”并举,加强体教融合,开足开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广泛开展体育、艺术资源进校园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体验学习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艺术熏陶中涵养心灵,打造劳动教育品牌活动,创建了一批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劳动教育示范学校,让学生在劳动体验中锤炼意志。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参与。“我们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关口前移,由‘单兵作战’转变为‘多措并举’,构建‘家校社’协同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鹿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